市县动态

金黄稻田里的丰收答卷—— 资阳供销全链条服务书写粮食安全新篇章

  • 时间:2025-09-17

  • 浏览:

  • 来源:西南商报

  • 作者:记者 冯庄 实习记者 秦智城 文/图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金秋九月,地处沱江中游的四川省资阳市处处呈现一派丰收景象。在雁江区丹山镇的万亩稻渔产业园区内,稻谷飘香,百亩水稻优质高产品种攻关示范田在收割机的轰鸣声中实打实收,以丰硕成果破解粮食单产提升难题,成为供销社系统推进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资阳片区建设的生动范例。

图片

 工人正驾驶农机收割稻谷


从引入四川省农科院优质粮种,到以“科社合作”打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再到构建“种—管—收—加—销”全链条服务体系,雁江区供销社以百亩示范田为起点,不仅推动当地水稻产业实现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更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粮食增产提质路径,为保障粮食安全注入强劲的供销力量。


破题开篇

从“政策号召”到“良种落地”


“开展水稻优质高产品种攻关并非临时决定,而是省供销社推动农业提质的明确要求。”雁江区供销社负责人道出了百亩示范田项目的由来。此前,四川省供销社要求各市(区)供销社布局示范推广项目,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政策下达后,资阳市供销社迅速响应、主动作为。结合区域农业发展实际,该社确立了“以点带面突破粮食单产瓶颈”的工作思路,既稳步提升区域粮食总产量,更要着力优化粮食品质,为破解雁江区水稻种植领域长期存在的“老问题”提供了清晰方向与行动指南。

今年4月,资阳市供销社主要负责人带队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洽谈合作,确定引进“品香优秱珍”与“粒香优旌占”两个优质杂交水稻品种,雁江区供销社水稻优质高产品种攻关工作正式启动。

这两个品种各具优势。“品香优秱珍”是四川省农科院耗时10年培育的中籼迟熟品种,荣获四川省“稻香杯”特等奖,连续三年入选全省农业主导品种,历经市场与实践的双重考验,堪称“明星品种”。2024年,雁江区部分农户小范围试种该品种,在耕作条件有保障、管理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亩产达600公斤,高产潜力初步显现。

“粒香优旌占”则是首次“落户”雁江的“潜力股”,以卓越的食味品质脱颖而出。检测数据显示,其糙米率81.2%、整精米率63.0%,煮出的米饭柔软弹牙、香气浓郁,符合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三级标准,是兼顾“口感佳”与“产量稳”的优质品种。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专家实地考察后,也认可“品香优秱珍”为当前兼顾优质与高产的优良品种,潜力巨大。

为何选中这两个品种?该负责人的解释切中要害:“雁江地区耕地的肥水管理条件原本并不优越,如何突破单产瓶颈一直是当地粮食生产的老难题。我们最终敲定这两个品种,核心目标就是要在‘高产’与‘优质’两大关键维度上同时实现突破,既要让农户多产粮、稳增收,也要让产出的粮食卖出好价钱,真正实现产量与收益的双提升。”


科社携手

从实验室到田野的“双向奔赴”


“培育优质高产水稻,选好种子是基础,精细种植管理更为关键。”站在金黄的示范田旁,雁江区盛田栽培服务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指着沉甸甸的稻穗介绍,这100亩水稻从育秧到收割,每个环节都有专家全程指导。根据资阳市供销社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签订的“科社合作”协议,合作核心是“精准对接”:四川省农科院发挥科研优势,提供品种资源和全程技术指导;雁江区供销社依托基层服务网络,将实验室的“技术成果”转化为田间的“实际收益”,彻底打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

合作第一步是实现种子的“精准供给”,示范田所用种子全部由四川省农科院提供,确保品种纯度。此次选用的“品香优秱珍”和“粒香优旌占”种子各种植了50亩。第二步是肥料选择、用量及施用时机的“准确把控”,专家会制定详细施肥清单,甚至精确计算氮、磷、钾的比例和总用量。“为提升水稻品质和产量,用药要求更为严格,专家会通过电话、信息或现场指导,告知用药时间、种类和剂量,我们按要求操作即可。”管理人员介绍,整个种植过程仅用药两次:一次是苗期带肥移栽时,另一次是5月防治螟虫,且用药剂量极低。这种“绿色防控”模式,既保障了大米品质,又保护了稻渔共生的生态环境。

不过,管理过程中也曾出现小插曲。8月下旬,四川省农科院专家现场调研发现,部分田块水稻栽种密度偏低。“不同品种对栽种密度要求不同。”该负责人解释,主要原因为采用人工栽种,密度管理经验不足,后续将根据品种特性调整栽种密度,进一步提高产量。

正是秉持“在实践中优化、在优化中提升”的态度,示范田管理不断完善,优质稻品质全程得到保障。“每个管理细节都关系到最终的品质与产量。”该负责人表示,“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是示范田持续丰收的“关键秘诀”;而“科研+供销”的协同模式,让这片百亩示范田成为科技兴农的“试验田”,将四川省农科院技术成果转化为田间实效,为粮食增产、农户增收筑牢了根基。


品种答卷

平衡高产与优质


图片

水稻优质高产品种示范田满目金黄


金秋时节的百亩示范田,既是丰收现场,也是对两个优质品种的“实战检验”。从田间生长情况到产量预估,两个品种各具特色,这让该负责人对未来的推广充满信心。

“品香优秱珍”表现尤为突出,生长期内适应性、抗性和分蘖能力优势明显。鉴于该品种在试种中的出色表现,今年雁江区大面积种植的均为“品香优秱珍”,仅种子就用了一吨多。首次“落户”雁江的“粒香优旌占”,虽产量略低于“品香优秱珍”,但口感更具优势。

“理论上,高产和优质往往相互矛盾:追求高产可能牺牲品质,注重品质又可能影响产量。”该负责人坦言,此次选择这两个品种,正是为了探索不同需求下的最佳方案,“‘品香优秱珍’兼顾高产与优质,适合大面积推广,能让更多农户‘增产又增收’;‘粒香优旌占’是‘品质专家’,虽产量稍低,但市场价格预计更高,适合走高端路线,满足差异化需求。”

这种“按需选种”思路,不仅让百亩示范田实现“量质齐升”,更为后续品种推广指明方向。“我们会根据不同农户的需求推荐合适品种。”该负责人说,这种“精准匹配”模式,让良种真正成为农户增收的“金钥匙”。


全链赋能

打造品牌价值


“收割时机不对,品质可能就差几个档次。”该负责人表示,四川省农科院专家建议水稻达到八成至九成熟时收割最适宜,此时籽粒饱满、水分含量适中,既能保证产量,又能避免因过度成熟导致品质下降。“近期雨水较多,若不及时收割,水稻易倒伏、发芽,造成损失。”

9月3日,趁着短暂晴天,示范田迎来收割季。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短短20分钟,一仓饱满的稻谷便被运往雁江区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高效收割的场景背后,是供销社全链条服务的“坚实支撑”。

雁江区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是这场“抢收战”的重要保障,该中心由雁江区供销社与丹山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共同出资建设,如今已成为集“育秧、耕作、防治、收割、烘干、仓储”于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枢纽。2025年上半年,中心完成工厂化育秧近3500亩,其中为集体经济组织、种植大户提供秧苗2300亩,为近800户小农户提供秧苗1200亩,实现营业收入45万余元,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难题。

“以前收割后最担心阴雨天,稻谷晒不干容易发霉变质。现在有了烘干设备,无论天气好坏,都能保证稻谷品质。”管理人员说,专家建议今年收割的稻谷,除部分留作自然阴干用于对比试验外,其余全部通过中心的烘干设备进行干燥处理。这种方式不仅效率高,还能精准控制水分含量,为后续加工创造良好条件。

加工与品牌打造是提升水稻附加值的关键。大米加工时,会筛选稻谷,区分大颗粒与小颗粒,确保精米大小均匀。据估算,100斤干稻谷可加工出50斤精米。同时,团队为两个品种设计了专属品牌与包装:“粒香优旌占”加工的大米以“雁师傅”品牌推向市场,突出优质口感;“品香优秱珍”等品种加工的大米使用“稻虾”品牌,主打丹山镇稻虾共生的生态优势。“虾对农药非常敏感,农药剂量稍高就会死亡,所以稻虾共生田里的水稻几乎没有农药残留,这是‘稻虾’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该负责人解释道。


供销担当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的前提是种子安全。中国能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核心在于种子发挥了‘芯片’作用。”该负责人的一席话,道出了百亩水稻优质高产品种攻关示范推广项目的深层意义——通过承接四川省农科院科研成果,将优质种子“芯片”推广到田间地头,以高产优质示范带动区域粮食品质与产量提升,为粮食安全贡献基层力量。

从百亩示范田到全域推广,雁江区供销社的实践已初见成效。今年,“品香优秱珍”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粒香优旌占”虽属首次种植,但凭借优良品质已获得部分订单客户的认可。“不少附近村民已提前打电话预订,待市场反馈良好后,明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管理人员说。

除推动粮食增产提质外,雁江区供销社的实践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通过“科社合作”,培养出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下一步,雁江区供销社将继续深化与四川省农科院的合作,引进更多优质水稻品种。

从金黄稻田里的丰收答卷,到“科社合作”破解难题的实践探索,雁江区供销社正以供销人的坚守与创新,在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资阳片区建设的征程上笃定前行,为守护粮食安全、推动产业升级交出更亮眼的答卷!